中国电信长沙通信楼火灾背后,持续盈利增长压力下降成本或是原因之一
9月16日中国电信长沙分公司第二通信楼楼体外立面起火,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,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。经紧急处理,受影响业务已全部恢复。上市公司通告称,大楼非上市资产,服务影响有限,本次火灾事故预计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、财务指标产生重大影响。
看中国电信2022年半年报,2022年上半年,回A股上市的中国电信实现了经营收入和可比净利润双位数增长。
回到中国电信长沙分公司第二通信楼火灾,8月、9月,中国电信曾两次对该楼的消防维修项目火灾报警、防排烟系统招标,据招标内容,“荷花园大厦由枢纽楼以及东西附楼组成,枢纽楼地上共41层,地下两层,属于超高层建筑。目前荷花园大厦消防设备存在超期运行、部分设备设置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,火灾报警系统、防排烟系统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。本项目预估总金额人民币4409559.17元(含税)”。也就是说,中国电信已经认识到存在火灾隐患,且公开招标,但8月招标无果,9月再次招标。
目前公开信息并不包含,①火灾引发原因,②火灾造成的损失,包括通信设施损失和其他损失。
高层建筑消防,是世界性的难题。中国电信对此楼的消防也非常重视,但不幸并未能避免。另一个问题,即使存在安全隐患,为什么没有及时排除?
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正常的生产生活影响外,还可能有另外一个原因,最近数年来,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承担新基建国家战略投资的同时,面临了①盈利考核、②提速降费、③抗灾、④舆情等多重压力,必然会将压力传导到基层员工,到网络维护,再到其他基本开支……尤其是之前资金并不宽裕的联通电信,更是不得不“精打细算”,而且这种压力有不断增加的趋势。
上个月,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发布了靓丽的半年报,从中可以看出,为了收入、盈利的提高,公司上下付出了多大的努力。之前的某运营商的网络升级断网,这次的火灾,都或有压力过重下“节衣缩食”的因素。
除“节流”外,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大力“开源”,但新兴业务占比还少,传统电信业务“提速不提价”、“增量不增收”几乎成了常态。甚至,连业务量的增长速度也大幅下滑,例如移动互联网流量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2年3月以来,我国户均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连续多月变动幅度不大,这与2016年~2021年的增速相比,增速大大放缓,明显缺乏了增长动力,并没有做到“薄利多销”。
除移动互联网流量外,“5G新通话”、“5G新消息”对电信运营商收入增长的贡献也微乎其微。运营商应进一步深入思考,如何推动用户更多使用手机流量、新通话、新消息,只有让用户更多的使用这些业务或服务,才能做到运营商和用户“双赢”。